“回想这一年,最大的收获便是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进一步燃起了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今年7月,结束了一年帮扶工作的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老师韩丹丹,回到了熟悉的美术老师岗位,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过去一年,30名像韩丹丹这样的来自花都区各中小学校教师奔赴清远市清新区和阳山县,在那里参与教育帮扶工作,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育资源,倾注在当地的学校和学生身上,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在2017年校校结对帮扶、2019年校镇结对帮扶基础上,2023年起,花都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要求,进一步深化与清远市清新区、阳山县的教育合作,对两区(县)128所学校开展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全面提升受援地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助推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转变身份,支教交流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来到阳山县花阳小学后的韩丹丹,第一个挑战便是要转教语文科目。
“这边学校硬件环境很好,缺的就是教学资源和理念。”对于韩丹丹而言,广州市共享课堂是她最优质的资源。每每备课时,她都会结合当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有效利用双师课堂进行教学。“这样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多的名师,得到更多的知识,这一做法也得到了花阳小学语文备课组的认可推广。”
刚开始,因为当地大部分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跟老师沟通用的是方言,这给韩丹丹带来了很多障碍。“我就只能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上门家访,和孩子们一起跟家长沟通。”起初有个别家长不配合教学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们逐渐意识到韩丹丹的用心良苦,便敞开心扉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在与家长交流时,他们也会倾诉自己的家庭情况,个别孩子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学习基础非常薄弱,让韩丹丹十分心疼。为此,韩丹丹就利用空余的周末时间把他们接到自己的住所,和他们谈心,给他们学习上的鼓励帮助,希望能启发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力更生,做最好的自己。
由于自己的孩子刚刚两岁,还很依赖母亲,得知韩丹丹要去支教后,全家十分支持,她的父母从山东远道而来带着小外孙和她一起到阳山居住,丈夫也开启了花都和阳山两边奔波的生活。有时候,她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家访,用亲身经验诠释着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长。
“支教时间很短,能给孩子们心里带来一束光便是最大的收获。支教亦是自教,在这条路上,让我又一次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结束帮扶后的韩丹丹这样描述自己的成长。
韩丹丹的经历是花都区众多帮扶教师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花都区已先后派遣60名教师到受援地支教交流,花都区教师发展中心40名各学段全科教研员也为受援地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培训。通过人才之间技术技能的交流转移,教育优势逐步传导到受援地,相关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组团出动,全面覆盖
前不久,花都区新一批教师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在新学期前往连山县和连南县开展新一年的帮扶工作。
事实上,为将教育帮扶工作任务长效化落到实处,花都区教育局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每年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以考核指标为导向,逐月逐季抓落实,促进帮扶工作有效开展。
为实现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花都区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制,选取秀全中学、邝维煜纪念中学等学校与清新区81所学校、阳山县47所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围绕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研能力、加强学生交流、开展团队活动等方面出策出力,提高受援地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行‘组团式’结对帮扶。”花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各选定6所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花都方学校向对方结队学校派驻5人支教团队,团队由中层干部和专任教师组成,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实施“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帮扶策略。
在清新和阳山,一批来自花都的教育工作者持续为受援学校“问诊把脉”,制定帮扶清单,开展帮扶工作。
宏观层面,通过领导互访、定期沟通交流,持续深化相互间的了解和认识,按照“一方所需、一方所能”的原则,精确定位帮扶方向。微观层面,组织名师、名校长到受援地开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诊断,制定并不断优化帮扶清单。
在“走出去”之外,受援地也组织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140余人到花都区对口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跟岗锻炼,帮扶学校围绕跟岗教师任教学科、岗位,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循序渐进提高能力水平。
不仅如此,花都区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幅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如吸纳清远等帮扶地区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组成员,提升受援地教育信息化水平,共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截至目前,花都区支教教师们教学成效显著,获得省级奖励4项,市级奖励7项、县区级奖励30项,所带班级学科成绩提升显著。2023年,花都区教育帮扶工作获评全省考核优秀。
花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花都教育优势匹配受援地发展短板,把先进的理念、人才、经验等要素送到受援地区,通过人才帮扶、教育教学、资金帮扶、学生交流、校际互访等方式,切实增强受援地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合作共享,教研相长
要提升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教研能力建设是突破口和着力点,这也是花都区在教育帮扶中的重点抓手。
“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家校社如何在互动中实现协同?”6月19日,花都——清新全方位全口径融入式帮扶系列培训线上学习正式开启,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张小燕老师为清新区近200名校长、教师做家校社共育专题讲座。
“张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真实事件深度剖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学生成长的意义,又如数家珍般对法律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解读,分享家校共育细节操作办法,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指导。”听完讲座,不少清新区教育工作者表示受益匪浅。
无独有偶,在6月5日,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办青年骨干教师综合能力专题培训会,阳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也派出了4名骨干教师代表参加。
会上,由黄丹博士主讲《个案研究法》,针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进行深耕解剖,运用教育期刊的多篇论文讨论分析,为大家明晰了个案研究法的涵义及用法。
“这次培训可谓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学习旅程,不仅学到了如何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我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来自阳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如是说。
教研是教学的基础,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关键作用。一直以来,花都区秉持“共享式”教研帮扶的理念,推动两地教师发展中心不断深化教研合作。
今年4月,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以数字化资源推动城乡“教、研、评”三位一体的实践共同体》课例展示活动在清新区第四小学举行,展现了花都清远两地教师发展中心交流合作的经验成果。
倾心帮扶,教研相长。过去一年,花都区教师发展中心40名各学段全科教研员为受援地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线下,通过学科专题培训、教育管理培训、开展同课异构、高考备考指导,提升受援学校办学水平;线上,开展同步教研活动,共享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023年,花都和清新、阳山对口学校之间通过主动对接,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260余次,将先进的教研知识融入当地的学校管理和教学中,逐步开启教育教学通往光明未来之路。
南方+记者 周甫琦